KIT 56 | JHU转学:从少年班到TOP10,他如何走出自己的数学和CS之路?
本期KIT来自三士渡2021-22Fall转学学员W同学,从巴德学院少年班大二转大三成功录取JHU。
W同学从小就对数学展现出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兴趣,高一参加AMC12喜获前1%的成绩,转学申请中也以数学为申请形象核心。
与大多数人的转学经历不同,W同学是通过美国的巴德学院少年班转进了综合性大学。一段与众不同的升学经历,让W同学直接比同龄人高出两届,不失为一条明智的升学选择!
入读少年班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如何做好转学申请的形象和活动规划?申请季有哪些遗憾和反思?一起来看看W同学的采访吧~
W同学转学档案
# 转学背景:
巴德学院转JHU 双修数学+CS 大二转大三
# 主要活动:
线上数学刊物运营
基于数学、物理、CS等方向的科研经历
# 主要奖项:
AMC12 1%
未来太空学者大会团体亚军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金奖
“
分享一下自己的少年班经历吧~
首先先介绍一下我的高中背景吧,初升高时因被宣传单上的项目介绍吸引,我入读了一所普通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不过因不适应公立学校的管理和过于简单的高中内容,我开始寻找其他的机会。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高一结束我成功申请到了美国的Bard College at Simon’s Rock(西蒙洛克巴德学院)。
这是一所带有少年班性质的大学,学生一般会有3种毕业道路选择:
一是入读四年后直接获得巴德学院学士学位;
二是通过学校与哥大的“3+2”合作项目,达到一定的GPA要求,入学3年后进入哥大工程学院;
还有一种就是在大二时,也可以自己选择转进其他的美国四年制大学。
巴德少年班是一所非常好也非常适合我的学校,尤其是与高一就读的公立国际部来对比。作为一所特殊的只有不到400个学生的文理学院,每个学生都会有和教授密切交流的机会,学校非常nice的师生氛围,让我在学术上的科研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为什么想要转学?如何确定申请专业的?
少年班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快乐的经历,不过从未来就业和学校理科方向的学术资源等功利角度考虑,我还是决定了转学。
我从小就有数学竞赛方面的背景,高一寒假参加了AMC12, 运气不错拿到了前1%并且晋级了AIME,在数学方面我可能有一定天赋吧。出于日后更多样性的就业选择,大学期间我选了数学和CS作为意向专业。
因为CS作为极其热门的专业转学非常困难,而我又有数学方面的竞赛基础,所以跟规划导师沟通过后还是决定以数学为支点,来构建自己的转学profile。
基于高中已有的数学竞赛成绩的基础上,参加一系列数理方向的科研,基本确定申请的核心形象为“数理方向研究”,核心竞争力就是多次科研经历。
录取到JHU后得益于专业选择上的自由,我又成功申请了双修CS和数学专业。
“
对低年级同学参加科研有什么建议?
在大一大二的两年里,总的来说我参加了4段科研。其中有3段是通过校内课上表现+课下social的方式拿到机会,剩下的1段是通过三士渡的推荐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达成。
具体来说校内的3段科研经历,第一个基于经济和CS方面的研究,是大一第一学期在一位教授的课上表现良好,和教授交谈的时候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参加研究的意愿,最后学期结束成功收到了教授的科研邀请。
第二段则是在物理教授连续两学期的课上表现得不错,在期末也跟教授提到了对研究机会的兴趣,教授因此让我成为他地质物理实验的实验助理。
第三段则是相似地向另一位教了我两个学期的数学老师提出兴趣,后来也收到了邀请。
在所有的科研过程中,我认为可以给同学们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在课上要有意识地与教授互动+课下主动联系。研究机会的前提是让教授知道你这个人,并且在ta的课上努力表现,给教授留下好的印象;
第二点是目光不止局限于校内。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的同时,参加一些机构组织的由有威望的教授带领的研究,也会是一个很棒的背景提升。
“
分享一下文书的写作过程吧!
文书本来计划11月底开始,但因为过于沉迷假期生活,我一直迟迟没有动笔。在导师的催促下,我在1月底终于开始了文书工作。因为在迈阿密舒服的海风中度假,我的文书基本都是晚上熬夜写的。
转学大部分都在2月15就截止了,算起来真正写文书的时间不到20天。本身文书的任务就相对繁重,留给文书导师修改的时间也非常紧张。后期一些学校的小文书,也是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速写的。
所以不能说是血的教训,但确实是亲身经历后的切实体会:一定要管理好文书开始的时间,让预留的时间与你的选校数量相匹配。
“
三士渡对你申请提供了哪些帮助?
我觉得三士渡对我最大的帮助之一就是转学规划。有条不紊的规划在申请季中显得尤为重要,从两次结合我已有背景的谈话,快速确定了以多段科研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申请形象,最后申请季的成功也是对这一策略的肯定。
同时三士渡的文书服务也很值得一提。在申请季后半段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自己最开始对于文书的理解是有很大差距的,写出来的很多内容都与学校所要求的有出入。后来在与文书导师的沟通中,我才明白了学校真正需要的文书是什么样的!
“
申请季结束有什么反思吗?
在申请的过程中有两个具体的小遗憾吧,第一个是SAT首考也是唯一一次因为准备不充分只考了1500, 第二个是参加大学数学竞赛,久疏战阵,无疾而终。
另外从个人感受上来说的遗憾,虽然最后从结果来说不能算失败,但不论是校园生活的social life还是课外兴趣的拓展上,我本可以都做得更好或者拓展得更深。但申请却在这一刻成为了我在满足相关要求后,不曾更有效利用时间的借口。
我还有一点关于申请的思考,就是关于转学的功利性。虽然我转学的初衷是功利的,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的转学动机,不止是为了最直观的排名或者就业资源。
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我曾目的性很强地在一位计算机老教授的课上表现,并且留下了好印象得到加入研究的机会。在后面的研究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老教授的善良和学术上的真诚所打动。
他在计算机乃至很多学术的想法上都给了我很多启发,但22年5月他去世了,也让我反思自己在大学,这个宝贵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学术都处于刚萌芽的阶段,是否带有了太多功利性。
希望大家在考虑转学的时候能够更审慎的思考,这将对本科阶段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是否至少有一部分,是为你的某个热爱所驱动。